学生自信心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关注、还要找到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。本文把被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分析的较为透彻,主要问题是环境适应不良。
1、基本资料
被咨询者姓名:孟龙(假名) 性别:男 年龄:12岁 学校与年级:某小学五年级
2、孩子的主要问题概述
学习成绩差:孟龙在1—3年级学习成绩中等偏下,4年级时学习成绩急剧下降,期末考试数学、语文成绩均不及格,勉强升入五年级。
纪律散漫:孟龙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,和同学说话,影响周围同学学习。为此,将其调至前列单人独桌,但仍无效。 师生关系:孟龙和同学关系相处基本融洽,但是一部分好同学不愿意与其接触,为此他很气愤。在群体中显得孤独,无助。班主任找其谈话,态度较好,不正面抵触,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从来不服气。 3、背景资料
家庭背景 (1)家庭成员 父:43岁,初中毕业,外地个体经商 母:42岁,初中毕业,家务 姐:18岁,从军 孟龙:超生第二胎
(2)个人成长史
孟龙足月顺产,未患有提示意义疾病,身体健康,6岁以前,由母亲在家看管,没上过幼儿园,7岁上一年级,1-3年级学习还算用心。但有些力不从心,4-5年级之交,常见违反纪律事件发生,表现为上课小动作多,东张西望;注意力不集中,其家长认为是“多动症”,服药(利他林)2-3月,效果不明显后停服,停药后,学习成绩仍旧很差。 (3)家庭教育情况 父:长期孤身在外做生意,只要回来就给孟龙带来好吃好玩的,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(包括不合理的),用这种方式来补偿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;对孟龙出现问题偶尔过问,态度粗暴;但“狂风暴雨”之后,马上出现“彩虹”;孟龙若有进步,就开始金钱刺激,百般娇宠。 母:孟龙凉庭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和学校的联系者,一直为女儿未考上大学而遗憾。于是全部精力和爱心投入到孟龙身上,对孟龙关怀备至百依百顺,天天开车接送上下学,四年级发现孟龙学习实在吃力,无心学习,经常违反纪律,老师多次请家长,感到自己丢了面子,非常生气和痛心,一气之下采取了放弃的态度。
学校背景 (1)班级环境 学习风气浓,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。学生间竞争激烈,对学习差、纪律散的学生排斥现象。 (2)科任老师看孟龙 a、认为孟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总搞小动作,有时和同学讲话,干扰课题教学,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。 b、认为孟龙没有上进心,破罐破摔,要想把他教育好,比登天还难。 (3)同学看孟龙 a、一些同学认为孟龙学习太差,简直是个“弱智”。 b、一些同学认为孟龙上课影响他人学习,很讨厌。 c、一些好同学不愿意和孟龙玩,认为他习惯不好,怕自己受影响。 孟龙自诉 喜欢父亲,因每次回来都带来丰厚的礼物,很少过问学习,和父亲在一起感到快乐。但又惧怕父亲,发起火来,态度粗暴,就得饱尝皮肉之苦;讨厌母亲,因总唠叨我的学习,对我管得太严,双休日总让我参加各种特长班。听到老师“告状”,就动手打我,说我“不争气”。我达不到他妈的要求,感到学习有压力、不开心。 关于在校表现:上课总想认真听讲,但不知怎么的,不知不觉地说起话来。我曾下决心:刻苦学习,赶上队伍。但我基础差,上课听不懂,作业总出错,老师说我“弱智”,同学嘲笑我“傻”,家长说我“不要强”,学习再努力也没用,他们总戴着有色眼镜看我,后来,我干脆不写作业,即使写也是糊乱写,不动脑,我已经习惯周围人的“白眼”。我很想和同学们在一起玩,可他们几乎都远离我,我很生气、烦恼。
4、孟龙问题的分析
基本需要满足的缺乏 (1)亲情的需要 父母给孟龙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,过着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的日子。在生活上,母亲对其百般呵护,在学习,绝不含糊,实行“高压政策”。后来,母亲见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,认为孟龙不可救药,由爱生恨,最终对其学习不闻不问,放任自流。这种家庭温暖和爱子之情略显畸型。由此孟龙更需要从集体及老师处充分满足社会需要以补偿。
(2)归属的需要 由于孟龙学习成绩差,行为习惯不良。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。再加上老师对孟龙的批评教育,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疏远,他处于被集体排斥的地位,造成孟龙归属的需要的缺乏。
(3)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,表现自我、获取新生的需要越来越明显。孟龙因基础差,多次努力,也达不到预期的结果,得不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,所以说表现自我、获得承认与尊重的需要无法获得满足。
(4)成就的需要 孟龙从四年级开始,在学习上没在成功感,老师和家长对她要求偏高,能力所不能及。开始自己也很关键,后来长期没有成功体验,丧失了信心,从而对学校生活不感兴趣。
自信心丧失的结果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,使孟龙心理严重失衡,由此事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,如厌学,违纪等,更加重了环境对他的拒绝。孟龙每一次努力,均以失败告终,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孟龙丧失了自信心。
诊断 根据目前的现状,基本属于环境不良造成的学习适应障碍,导致自信心的丧失。
5、辅导策略与实现 辅导策略 根据孟龙的情况,须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。从孟龙本人来说,帮助其调整认知,指导其行为,树立起自信心。而环境的协调对本人辅导成败尤为重要,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,其中学校环境的协调是关键。 辅导情况 (1)对孟龙的个别辅导 第一次面谈:引导孟龙倾诉历时近2个小时,从中了解到孟龙本人大量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。特别是发现孟龙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很在意,说明孟龙自尊心受到伤害。这次面谈,孟龙由戒备、拘束到滔滔不绝,结束时自认为轻松了许多,开始信任辅导者 第二次面谈:仍以孟龙倾诉为主,辅导者利用疏导的方法,帮助孟龙调整认知。第一,母亲的“施压”与“放任”教育方式虽然不妥,但我可以看出她“望子成龙”与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急切心情,母亲是爱自己的,不应讨厌她,应该体谅母亲的苦衷。第二,同学们不愿意和自己交朋友,是令人烦恼,但反思一下,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?最根本的是自己的学习习惯不良造成的。第三,老师批评教育自己说明老师是很在乎自己的,希望自己进步,同时说明自身确实存在不足,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。辅导和孟龙讨论了如何改变现状,并做以指导:第一,利用空闲时间,多找老师和家长沟通,倾诉自己内心,寻求理解与帮助。第二,处处严格要求自己,努力学习,提高成绩,少违纪课堂纪律,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。
第三次面谈:孟龙反映最近在校心情较好,基本未犯纪律,但同学们仍不接受自己。现在主要担心其中考试,不知怎么办?辅导者对孟龙的进步充分肯定,鼓励其树立自信心,相信自己“我能行”,并就以后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。
第四次面谈:孟龙格外高兴,目光中流露出自信的神情,因为孟龙其中考试语文成绩竟然考七十分,(平时考试总是不及格)忧心忡忡辅导者鼓励孟龙不要气馁,帮其分析原因,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,说快提高数学成绩。
第六次面谈:孟龙情绪有些低落,主要是同学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不真实,与同学的关系出现对立。辅导者引导孟龙正确面对他人误解,教给其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。
第十次面谈:孟龙近来心情愉快,未出现大波动,特别是数学课上有较好进展,得到教师的肯定。同学推选孟龙当体育班长,这更增强了其好好学习,尽快赶上队伍的信心,对自己的前景充满了希望,期末考试临近,寻求考试行动指导,辅导者鼓励其进步,指出自己努力是可以改变环境的,同时给予学习生活指导。
(2)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
与孟龙母亲共面谈6次。主要涉及四个方面:第一,了解情况;第二,劝说不要放弃对孟龙的教育;第三,指导家庭教育方法。如:给孟龙鼓励,自主机会,不要施压,让其量力而行,以便树立自信。第四,经常和孟龙沟通交流,了解心理动态。
6、结果与思考
通过和孟龙的多次面谈及以后的追踪了解表明:第一,孟龙在期末考试中语文、数学全部及格,但在班级中仍处于中下水平;第二,孟龙和同学关系改善较好,能被大多数同学接纳;第三,孟龙对母亲的态度较好,常主动和母亲谈心,母亲也重新关心孟龙的学习到更关心孟龙的性格发展,并注意根据孟龙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;第四,孟龙对科任老师教育尚有不满,但无严重抵触情绪,若有困扰会主动前来求询,以求帮助与解决。第五,孟龙有了上进心、自信心,改变了“破罐破摔”的心态。 |